家人们,中午好。
传闻留学生看病,全靠命硬。
大病容易看不起,小病容易看没命。
赵本山老师曾说,没病你走两步;
留学生出国生病,已经一步都走不了,眼瞅快被外国医生给忽悠瘸了。
现如今留子糟心的看病经历,成了国内网友的笑话大全。
“看到有钱小孩出国上学也这么水深火热的咱就放心了”。
也不知道国外医疗具体啥情况,凡是在国外看过病的留子,没一个说过好话。
说急诊不像急诊像慢诊。
头疼脑热去急诊排队,等轮到你看病,病都快好了。
诊断病情几小时起步,真正轮到你治疗还得等到下个月。
能看出病因的起码还算好,最怕的就是等了三小时,只换来医生一句“她也不知道”。
也不知道这种时候,是该疼哭还是被气笑。
都说老外没有加班文化,这话被留子证实了确实不假。
你去看牙医刚躺到椅子上,注射好麻醉准备受罪;
那头医生喊你可以下来了,他说到点下班了让你改天再来。
也不知道刚打进去那针麻醉,到底要怎么收费。
咱以往在国内看病,老怕医生说得太少,药吃了还不见效。
这下好了,留子在国外看病,体会到了什么叫下料就是猛。
胃疼睡不着的,老外直接给你开安眠药;
双脚骨折要拍片子的,老外给你开止疼药,还有动不动开大剂量吗啡的。
嗓子疼得受不了的,老外给你开麻醉药;
问就是麻了就不疼了,这玩意你吃你也麻。
肚子疼得查不出原因,为了止疼还给你吃上安眠药。
咱算是看明白了,为啥国外总爆出药物滥用,他们这药开起来像不要钱一样。
只给解决眼前疼不疼的问题,但就是不告诉你到底为啥这么疼。
开点药糊弄人还算好的,最可怕的还要属活马当死马医。
留子看病,主打一个在劫难逃,各有各的死法。
轻则甲沟炎要截肢,重则卡鱼刺切喉结;
痛经的朋友也有救了,老外认为保守点治疗,咱可以直接切掉子宫。
口腔溃疡这种小病,老外的建议可能是安乐死。
要是不巧得了水痘,也可能被诊断为梅毒。
比起治病,外国医生明显更在乎你的心情。
上来先问你写好遗嘱没有,这话没病的听了都要吓死。
下一秒医生告诉你问题不大,但每个人最好都有写遗嘱的习惯。
关心你感冒前写没写遗嘱,还怀疑你头晕发抖,大概率只是心理作用。
换句话说,你觉得自己有病,外国医生觉得你没有病;
甚至认为你的病都是你幻想出来的,肯定是你的个人经历引起的什么ptsd。
看不出问题的,一律划归精神科,这似乎也没啥毛病。
但老外看病还爱上价值,动不动给你整点宿命论和哲学那一套;
病吧没看明白,道理又听了一堆。
有网友心率过速去急诊,担心自己的病情,随口问自己会不会死;
结果医生转头告诉他,“亲爱的,我们每个人都会死”。
还有网友先兆流产,还没到真流产的地步,去医院想保胎;
结果医生说流产证明你现在就不适合怀孕,顺其自然胜过任何治疗,然后果然就流产了。
他们坚持让该发生的都发生,绝对不干涉他人命运。
就算治不好你,也会给你提供点情绪价值;
不是夸血管太优秀了,就是夸你能自愈太坚强了,反正就是谁都不白来;
在一众吐槽外国看病的留子交流区,俄罗斯和韩国才是最抽象的。
俄区留子,静脉注射一大瓶,十五分钟全部打完,知道的是给人治病,不知道还以为给猪注水。
针头又粗又大,拔针瞬间血都得跟着飙出来。
欧美地区开止痛药是家常便饭,俄区看病内服外用都是伏特加;
甚至烧到40度,也让你回家多休息多睡觉,实在难受你就再喝点伏特加;
不得不说这很俄罗斯,符合咱们对这个民族自带的刻板印象。
俄罗斯迷信酒精的力量,在韩国一切皆可医美。
智齿发炎脸肿成包子,小韩医生解决完牙的问题,还不忘给她打一针瘦脸。
这边打完抗生素,再额外送一瓶维生素,作用也可能只是为了美白。
别看国外的医生医术生猛霸道,但就这些兽医般的操作,还不是你想看就能看上的。
一问三不知的医生随处可见,但你想见他一次面就是2000。
更别提人工智能全面入侵医疗,医生当着你面用上chatgpt都已经成了小场面。
老实说,网上这些留学看病经历,随便拿出一件在国内都是医闹的程度。
这也就导致留子最怕的,不是没有学成归国,而是生个小病死在外面。
出国前他们对未知感到焦虑,于是上网询问其他留子,“在国外生病会很麻烦吗”?
得到的回复没有一句是安慰,“出去了不会自我照顾的,留学生病就等于自生自灭”。
他们在小红书上搜完租房攻略,还得收藏点带药经验贴,互抄药品攻略;
结果不是带到了海关至少一半被扣,就是带出去的药,全都过期了也没用上。
出国后生病自救成了留子的必备技能,还都是中西结合的。
小到嗓子疼就用漱口水,重感冒狂喝白开水;
大到浑身发冷就喝上生姜煮花椒水,还自学各种穴位按摩图。
和外国室友最大的分歧可能不是政见不合,而是你生病了他非要让你喝点冰可乐;
甚至留子在发烧最脆弱的时刻,惦记的是哪里能买到黄桃罐头。
三天两头生病也开始怀疑这个国家和自己八字相克,风水不好。
留学生的看病经历,乍一看挺抽象也挺好笑;
但代入那个在国外急诊等了6个小时的人,我笑不出来。
网上关于留学的帖子里,有这样一个标题:“没人告诉我,留学最难的其实是活着”。
碰上几个月连续阴雨的天气,考试周轮番轰炸的压力,再加上水土不服全面崩坏的免疫。
最难的瞬间从来都不是语言障碍,不是身份认同,也不是交不到朋友。
而是“凌晨三点半,急诊,40度高烧”带来的无助感暴击。
看病误诊也许是小概率,但只要经历过一次,没人忘得掉那种限定的孤独。
异国他乡,独自生病,也需要一点熟悉的温度来熨平。
搞笑也好抽象也罢,这种天崩开局希望轮不到你的头上。
作者 / 紫薇星
编辑 / 奇妙
设计 / JANE
注:图片来自于网络
后台回复“加群”,进入读者粉丝群
想家的时候
还有最后一点温度
老虎配资-短线杠杆配资网-配资正规网站-免息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